长者版 | 无障碍浏览 | OA办公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市数据资源局 > 规划信息
索引号: 11341600MB1730689N/202202-00004 组配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亳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亳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亳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2-03 发布日期: 2022-02-03
索引号: 11341600MB1730689N/202202-00004
组配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亳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亳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亳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2-03
发布日期: 2022-02-03
亳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02-03 14:39 信息来源:亳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亳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现将2021年工作情况和2022年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一、2021年工作情况

2021年,我局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数字江淮”决策部署,坚持数据统起来、用起来、活起来“三位一体”,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着力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创优营商环境,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全面提升“数字亳州”建设水平,助力实施“六一战略”、建设现代化美好亳州。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在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建设企业联办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快速开办的做法受到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2021年7月,全省“释放数据价值,构建城市大脑”培训班在亳州召开;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入选2021年安徽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和全省十大改革案例;中煤新集利辛电厂“5G+智慧电厂”项目荣获工信部举办的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工业互联网专题赛优胜奖。

(一)规划落实取得实效。贯彻落实《“数字亳州”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5年)》,制定《2021年“数字亳州”建设工作要点》,按照“1346”的总体思路,构建“数字亳州”任务框架体系,设置27个专栏59个重点项目,围绕“数据”和“应用”两个要素,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四大板块建设,实施打牢数字发展新基石、构建数字政务新模式、开创社会治理新途径、满足公共服务新需求、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凝聚科技创新新动能六项主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拓展。一是坚持网上办事主渠道,搭好“一网”。完善“皖事通办”平台亳州分平台,统一对外提供服务,市县两级10063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行政审批事项平均承诺审批时限压缩至1.63个工作日。2021年,安徽政务服务网亳州分厅受理群众申请593.73万件,办结586.36万件,节约群众办事成本约5.9亿元。“皖事通”App上线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和299个便民服务事项,新增注册量82.51万个、用户活跃度7318.57万次。二是充分发挥实体大厅兜底作用,建设“一门”。加强政务服务大厅精细化管理,在全省率先设置“政务找茬”窗口,建立群众评价回访处理整改机制,及时处理和回复反馈问题,差评整改率100%开展部门“一窗通办”综合窗口改革,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服务模式。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入驻市区两级35家部门,设置窗口70个,日均办件量1000余件。市县两级自助服务区进驻自助终端68台,可自助办理事项82种410个。上线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着力提升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水平,服务地图累计有效访问量359.7万次,场所有效访问量173万次。三是不断提升办事便利度,做优“一次”。充分利用数据核查、实名认证、电子证照等技术,通过开发定制化表单、设置一键核查等措施,以数据调取群众信息代替群众手工填报,切实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2021年,新增上线智慧审批事项59个,实现23.5%的政务服务事项“一键申报”,98.5%的政务服务事项“一次上网、事就办成”。四是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创新,擦亮“品牌”。建设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通过大数据比对、流程再造、信用监督等方式,实现惠企政策奖补资金兑现企业“免申”、平台“智审”、资金“直达”目前,通过平台上线市县两级“免申即享”政策1178项,发放资金1.56亿元、惠及企业7853家。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入选2021年度全省十大改革案例和安徽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并在全省人社系统推广。完善企业联办服务平台,建设企业登记7×24小时智能审批系统,实现企业注册登记、公章刻制、税务登记、公积金开户、社保开户5项企业开办基本要素事项秒批秒办。2021年,通过平台新开办市场主体4.02万户,平均用时4.25个工作时,节约企业成本约2602.46万元。通过开发定制化表单、设置一键核查等措施,强化数据调用,推动实现23.5%的政务服务事项“一键申报”,切实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出台《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工作方案的通知》(亳政办〔2021〕6号),在安徽政务服务网亳州分厅上线“跨省通办”服务专区,设置“跨省通办”专窗5个,设置长三角“一网通办”线上专栏,新增73项“跨省通办”事项、10项“市内通办”事项。完善“证明证照查询出具”系统,实现群众全程网上秒办各类“证明”。目前,累计通过系统开具申请公租房承诺书(外来务工)、不动产查询结果证明等1.8万个证明。

(三)一体化大数据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一是数据中心体系逐渐健全。出台《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构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实施意见》(亳政办秘〔2021〕54号),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夯实算力、算法与数据支撑。目前,市数据中心云服务器总数达1600台,CPU物理核数达5200核,总内存达62.5T,总存储达800T二是数据资源更为丰富按照“一数一源、多源校核、动态更新”的原则,强力推进数据汇集共享,建成政务、社会、经济、视频、高分5大基础数据库和10个专题数据库,汇集全市78家单位2439类政务数据,汇集总量达419.62亿条;汇集水、电、气、中药材价格指数等874类社会数据、796类经济数据,汇集总量达10.5亿条;新建摄像机57013台,接入社会摄像机17168台,实现城市公共区域、农村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视频数据存储总量达120P;汇集2013年以来全市域高分专项在轨卫星数据近3000景,实现多源遥感数据全市域覆盖。三是数据应用成效显著。建设“金农企e贷”“金农易贷”、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服务平台等,面向各金融服务需求主体,实施全线上流转、零接触放贷,累计为37543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经营主体和47.61万市民、农户提供贷款2539.7亿元,贷款不良率低于0.1%。建设智慧资助平台,实现对特殊学生群体的精准分析、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目前,平台已覆盖近百万名学生。建设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比对技术,替代原有公共租赁住房分配人工核查资料模式,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行政效率提高60多倍。四是视频应用扩面提效以“视频数据平台运维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开展视频监控大排查,全面排查全市范围内视频数据平台所有前端监控点位、软件平台、机房运行管理情况,发现问题18330个,整改完成17831个,全市视频监控在线率稳定在95%以上,有效提升视频数据质量。视频数据基于一张网,分场景、分权限推送给公安、城管、环保、交通等67个部门1100家单位,平均月查询、调阅约380万次。在治安防控领域,公安部门通过人员轨迹、车辆轨迹和电子轨迹比对碰撞,构建“探头站岗、鼠标巡逻”的新型警务模式,全年依托视频数据平台侦破案事件9882起,全市刑事案件、八类案件、“两抢一盗”案件破案率连续五年持续上升;在交通管理领域,布设交通诱导系统、行人闯红灯抓拍曝光系统,引导行人文明出行;在城市管理方面,利用“视频监控+AI”技术建设“城市大脑”路面秩序监测场景,每日智能采集案件数达300余条,约占事件采集总量的21%,利用“车载监控+传感器+4G”技术搭建的“五车”监管平台,实现了清扫车、洒水车、垃圾车、商混车、渣土车“五车”工作状态和过程的精准监管;在绿色环保方面,选取河流、城市高点、砖瓦窑厂、规模化养殖场周边建设摄像机,协助环保部门对污染物排放口、监测站取样处等重要地点进行全天候、全流程监控追踪,利用519处铁塔资源搭建“蓝天卫士”,通过云计算+AI智能分析技术对秸秆焚烧等环境污染事件自动告警;安全生产方面,选取市主城区建筑工地重要部位布设摄像机、传感器,对建筑工地环保情况以及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降低事故发生率。

(四)“城市大脑”建成应用。积极推进“城市大脑”建设,通过搭建共性能力支撑平台,推进现有政务系统集成融入、改造提升,深化新场景建设,推动数据资源、算力、算法和应用场景集约建设、共享共用2021年,共建成1个数据湖、4大中台和40个应用场景(其中处置类场景16个,展示类场景24个)。7月份,全省“释放数据价值,构建城市大脑”培训班在亳州召开,我市在培训班上作了“云数赋能 智领亳州”的典型发言,省数据资源局对我市建设成果充分肯定。“城市大脑”荣获首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智胜奖(一等奖)、2021年长三角城市数字化转型创新项目二等奖、2020-2021年度赛迪顾问中国IT市场年会数字转型杰出案例、2021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领军中国智慧城市奖等荣誉一是建成共性能力平台建成1个数据湖,数据、技术、业务、物联感知4大中台,建立健全各领域算法模型,夯实数据资源基础,搭建基础能力平台,打造智慧中枢,为跨领域、跨行业的场景建设提供共享能力支撑,推动数据资源、算力、算法共享共用二是推进“大中小”屏联动依托市数字城市指挥中心,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建设市应急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多部门集中、跨部门协同、跨层级调度的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立“大中小”屏联动机制,推进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大屏”实现综合分析展示、统一指挥调度,各部门业务“中屏”处置流转具体业务事件手机端App“小屏”采集上报信息、接办各类事件、查阅调度事件,最终实现跨部门、跨领域数据共享应用、业务联动处置、事件闭环流转、扁平化指挥调度。目前,公安、交通、应急等11家单位,均可依托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实现统一入驻、统一管理三是打造个性化应用场景。按照“急用先建、实用优先”的原则,聚焦全景亳州、数字政府、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公共安全、生态保护、民生福祉7个重点领域,开发路面秩序监测、多车监管、河湖治理、重大项目建设监管等40个应用场景,其中事件处置类场景16个、展示类场景24个。建设路面秩序监测场景实现暴露垃圾、沿街晾晒、店外经营等6类问题的全时段、智能化采集每日智能采集案件达300余件,约占采集总量的21%建设电梯安全运行监管场景,试点对接2个小区、1所学校、5个机关单位共42部电梯运行数据,实现电动车入梯、困人事件、电梯故障等运行状况实时监控、自动预警。2021年,累计发现电梯运行异常4986起,电动车入梯告警3655次,自动预警并派发处置困人事件3起。建设汛情信息APP,整合了市主城区22个易涝点、44位“点长”和全市河道、隧道、涵洞、路段等116个重点监控数据,实现汛情防控“云调度”。建设“河湖四乱”场景,通过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卫星影像每季度比对、无人机巡河等方式,解决水利部门人工巡河不全面、不及时等问题。2021年,系统自动告警822个问题,约为人工巡河发现问题的6倍。目前,我局正在积极推进“非法采砂”监管系统上线测试。

(五)5G建设快速推进。一是加快基站建设。出台《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5G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亳政办秘〔2021〕58号),制定5G基站公共资源目录清单,扎实解决疑难站址问题全年新建5G基站1608个,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率134%,年度目标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重点集镇、工业园区、高速、高铁沿线5G网络覆盖。二是推进场景示范应用。古井集团“5G+智慧工厂”和中煤新集利辛电厂“5G+智慧电厂”入选2021安徽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中煤新集利辛电厂“5G+智慧电厂”项目荣获工信部举办的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工业互联网专题赛优胜奖,市人民医院5G+应急救治项目入选工信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古井集团5G应用示范企业建设。在古井集团党建馆部署360°、8K超高清摄像头,通过5G+VR+慢直播技术,打造沉浸式直播旅游体验,降低了参观接待成本。通过5G网络打造5G+无人清扫车辆园区洒水、清扫等业务,建设5G+AGV搬运糟块的功能,实现从传统人工向智慧工厂跨越。板集电厂“5G+智慧电厂”建设。结合5G+MEC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各类仪表、执行机构的数据交换,创新采用5G智能前端和云平台控制系统,建设节能高效的工业控制系统。目前,该项目在工信部举办的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评选中获得优胜奖。同时,该项目与古井5G+智慧工厂获评安徽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奖建筑工地5G视频监控应用。在城市之光一期项目建设工地进行试点,动态监控工地开工、完工、停工情况,对施工过程进行远程可视化监管,实现建设工程监管模式创新。信湖煤矿“5G+智能煤矿”建设。利用5G大带宽、低延时、高连接的特性,建设综合自动化平台,实现地面及井下所有车间的无人值守、远程操作,目前,系统已在试运行。在副井安装AI视频智能识别系统、智能装车系统,实现人货分离和智能化装车过程控制,有效避免运输安全事故。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园建设。在沪谯饮片厂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药材种植全过程5G物联网追溯项目,自动监测和采集中药材作物生长相关信息,为科学制定生产措施、分析增减产原因、预测农作物生长趋势提供决策支持,为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中药材全流程追溯体系提供中药农业试点支撑。

(六)数字产业发展蹄疾步稳。一是加强“双招双引”。根据《中共亳州市委办公室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动六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亳办〔2021〕64号)精神,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创意产业推进组办公室设在我局。我局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印发《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创意产业“双招双引”工作》(亳州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第68号)、《亳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创意产业推进组办公室关于成立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创意产业推进工作专班的通知》,成立工作专班,抽调骨干人员,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工作,目前正在开展全市数字产业调研工作。二是加快浪潮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完成亳州大数据产业园云中心1号楼和数据加工楼建设,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1亿元,已签约企业11家,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载体。

(七)政务云平台更为完善统筹推进全市政务云平台建设,协调推进市级各类政务系统迁移上云,提升云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目前,市政务云平台已承载58个单位共计758个政务系统

(八)项目管理严格规范认真贯彻《亳州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亳州市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调度会议制度》《亳州市信息化项目建设业务会议制度》,强化信息化项目代建管理,研究代建项目3个。严格落实《亳州市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申报审批、建设和验收进行全流程管理,避免重复建设。2021年,共审查信息化项目103个,预算金额7.0966亿元,核减金额1.4951亿元,资金节约率21.07%。

(九)疫情防控扎实有效。一是实施“安康码”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安康码”应用便民工程,拓展“安康码”应用场景,有序开展转码赋码,新增支持“一码就医”医院4家、上线“春节消费券”“新冠疫苗接种预约”等应用场景5个,全市“安康码”申请量达628万人、核验数1.81亿次、亮码数2.73亿次。二是推进大厅常态化防疫。严格落实大厅各项防疫措施,持续开展“两码”核验工作,坚持出入人员戴口罩、测体温、消毒“三件套”防疫措施,每日对公共区域进行两次消杀。2021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共核验“安康码”37.4万次。三是完善邻长信息平台。依托邻长信息平台,建设疫苗接种管理模块,助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2021年,亳州市邻长信息平台获得2021年度ICT中国创新奖,并在“2021年长三角城市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中获优秀奖。

(十)党建更加坚强有力。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制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1年学习计划》,组织开展集中学习45,交流研讨12次,学法21次二是推进机关党建规范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亳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议事决策规则》,加强日常工作指导监督,夯实机关党支部建设。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体责任,贯彻落实“一岗双责”,把反腐倡廉入全局工作始终。2021年,组织开展廉政教育15次、主体责任谈话27人次。四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先后组织集体学习30次,专题研讨8次,现场教育2次,领导干部讲专题党课2次,党史知识测试活动2次,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列出10项为民办事服务事项,已全部完成。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大起底”,查找问题5个,建立整改措施14项,完成问题整改,加强作风建设。是抓好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认真做好中央巡视安徽反馈涉及问题整改开展巡视巡察发现问题“大起底、改到位、建机制”专项行动,我局历次巡视巡察反馈问题均已整改完成,未出现反弹。是加强机关日常管理。制定完善机关日常工作制度,严明工作纪律,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建设节约型机关、效率型机关、服务型机关。

二、存在的问题

2021年,我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一些问题。新型物联感知设施不完善。地上安防、地下管网监测、河道泵站、消防监测等物联感知设备数量少、覆盖率低城市管理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不够二是数据汇集共享难。国家和省级层面暂未出台数据对接目录及共享方式,归集数据难度较大。部分部门缺乏数据采集设备,数据采集缺少信息系统支撑,数据质量不高三是5G应用场景不多。城市精准治理、惠民服务和生态宜居等重点领域5G应用场景不够多。四是政务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皖事通App部分第三方服务不够便民,“安康码”应用场景不够多,用户黏性较低,智慧审批事项占比较少五是数字经济发展动能不足。高新数字企业少,中医药、白酒、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融合不深,掌握数字化核心技术的高端技术人才缺乏,数字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三、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乘势而上加快“数字亳州”建设的重要一年。我局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坚持“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快提升新型基建支撑能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光纤到户工程;加快5G网络建设,拓展5G场景应用3个以上,新建5G基站1100个。深化“城市大脑”场景应用,巩固提升一期建设成效,拓展应用场景5个以上,街面秩序事件智能采集率达30%以上,河道管理事件智能采集率达80%以上,科技治超、环卫等“五车”监管、营运车辆监管等领域应用成效明显提升。加强市视频数据平台管理,加大社会资源整合接入力度,对接30家以上新建小区、商场、企事业单位自建视频监控,确保市主城区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联网覆盖率在99%以上,平台在线率在99%以上。

(二)持续加强数据共享应用。积极推进一体化数据中心建设,加强数据汇集共享,年底前实现政务数据100%汇集、社会数据90%汇集、经济数据85%汇集,市数据中心共享库数据100亿条以上,数据交换2.4万亿条以上,数据核查服务超过55亿次。加强政务数据创新应用,巩固提升数据质量,拓展政务数据在民政、教育、医疗卫生、水利、普惠金融、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新增数据应用场景2个以上。

(三)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升级完善“皖事通办”亳州平台,实现市、县两级50%以上的事项“一键申报”,网上办事年申办量超过500万件。优化“免申即享”平台功能,推进更多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累计兑付奖补资金1.8亿元以上。加大“皖事通”APP推广应用,新增便民应用5个以上,新增注册用户20万人以上,新增应用服务访问量1000万次以上。加大“长三角政务地图”宣传推广力度,不断优化服务地图功能,新增有效访问量200万次以上,新增有效访问人数12万人以上。加强市政务服务中心精细化管理,加大政务服务“好差评”推广应用,健全管理机制,确保政务服务满意率在99%以上,差评整改率达100%。

(四)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数字亳州”建设,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创意产业“双招双引”,建立数字产业重点项目库,积极推进浪潮(亳州)大数据产业园招商运营,大力培育壮大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新培育引进企业20家以上加快申报建设中药产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根据省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各类非涉密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整合,加强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管理,每月开展机房巡检1次,每年开展应急演练1次,确保全年不出现重大网络安全事故。

Copyright©2025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3984号-2
主办单位:亳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亳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电话:0558-5555539地址:亳州市希夷大道455号 网站导航
皖公网安备34160202000095号  网站标识码:3416000047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