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数据资源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及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坚持固底板、补短板、扬长板,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建设数字亳州,取得了积极成效。“中煤新集利辛电厂5G在火力发电场景的应用”获工信部第六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二等奖;“一键申报”“普惠金融”创新做法分别被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电子政务工作简报》(第3期)、(第6期)刊载,面向全国推广;“无感互认”入选全国十大社保经办服务重点案例,并被人社部《中国社会保障》面向全国推广;连续四年在“数字安徽建设”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名;入选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暨数据工程双试点市,荣获全省数据资源管理(政务服务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省卫生先进单位、2023年省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最佳防守团体二等奖;在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组织召开的国家政务数据共享推广会议上作数据归集治理及共享应用先进典型发言;市数据中心被评为2023年长三角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典型案例,“统一照片库”被省公安厅面向全省推广;《数字赋能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被新华通讯社《政务智库报告》刊发。
一、2023年工作情况
(一)完善拓展数字基建,底座支撑持续巩固。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深化网络覆盖。城镇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122%,农村光纤网络实现自然村全通达,累计建设5G基站7775个,实现行政村及以上区域和重点自然村5G全覆盖,新探索中煤新集5G火力发电、古井5G连接工厂等应用场景。二是优化政务云管理。完善市政务云平台功能,云服务器总数达2612台,CPU物理核数达7888核,总存储达1397T,支撑全市59家单位824个政务系统稳定运行。三是建设共性基础平台。加快建设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亳州市级节点暨数据工程,完成云管、数管、用管3个子节点开发联调,搭建全市统一的数据资源中枢和能力底座;完善“城市大脑”中台能力,拓展防溺水、智慧消防、食品安全等6个应用场景。四是强化视频监控运维。加强视频数据平台排查整治和运维管理,累计接入摄像机89596路,有效在线率达99.3%。视频数据分权限提供给67个部门1100家单位使用,助力治安防控、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和文明城市创建等。五是完善工业互联网体系。建成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徽牛云”产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全省推广;推广应用“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开展189家企业数字化诊断服务,推广应用数字化软件服务包2173个。
(二)深入建设数字政府,管理服务优化提升。政府数字化能力不断增强,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完善安徽政务服务网亳州分厅建设,年度新办结群众申请421.3万件、群众满意率为99.99%,实现市县乡村四级99.53%的事项“最多上一次网”。创新政务服务“一键申报”,市县两级3177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键申报”、占市县有权限改造事项的60.1%。优化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新上线政策239项,发放资金2.02亿元。完成13个“一件事一次办”,累计实现206个事项“跨省通办”、152个服务应用长三角“一网通办”。二是大厅管理更加精细。推行“一制度两窗口”,全市周末服务窗口年度办理事项14223件,涉企服务窗口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问题77件。升级改造“好差评”系统,群众年度评价1563392次,满意率99.99%,差评整改率100%。发放调查问卷5635份,回访企业办件35453件、涉及20442家企业。深入开展政务服务领域作风专项整治行动,排查整改问题34个。三是数据资源扩充丰富。在107家市直部门全面推广首席数据官制度,深化国家数据直达基层试点建设,新申请国家数据接口50类、省级数据接口321类,累计汇集82家单位4435类114.55亿条数据,为全市230家部门提供1634个数据接口,数据每日调用119.2万次。四是数据应用成效显著。会同市人社局创新“无感互认”场景,约有136万人享受22项待遇领取和政策补助资格“无感”认证。创新防溺水场景,在全市高风险水域周围部署“电子围栏+人形算法”,有效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的发生。创新走失老人智能寻回场景,利用“以脸搜脸”“以人搜人”等算法,帮助快速找寻1249名走失老人。
(三)加快构建数字社会,民生保障显著改善。深入推进8大领域35项“数据惠民”工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一键申报”“数据惠民”“上门办证”3项创新工作被评为全省政务服务科效能典型案例。一是智慧医疗能力明显增强。升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汇聚电子病历数据11.45亿条、健康档案数据3734.6万条、医疗资源数据3万条,建设中医智慧诊疗辅助系统,“智医助理”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二是智慧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建成智慧教育平台及261所城镇中小学、882所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智慧招生为义务教育学生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网络化”报名服务,智慧资助精准识别并资助农村低保、残疾、特困供养等特殊群体学生近百万人次。三是社会保障服务不断优化。加快推进居民服务“一卡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实现交通出行、文旅观光、资金发放、便民服务等“一卡通”。四是城市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完善街面秩序治理场景,全时段、智能化采集暴露垃圾、沿街晾晒等6类路面秩序问题事件,减少约1/3的一线采集员。五是道路交通管理更加智能。升级改造市主城区210个路口信号控制机等交通设施,推进1045辆垃圾车、清扫车、商砼车、渣土车、洗扫车可视化监控、智能化反馈、精细化管理。六是环保力度持续加大。通过智能监控助力秸秆禁烧,实现起火点早发现、早处置;通过视频监控、高分卫星影像,对茨淮新河、西淝河流域乱堆、乱建、乱采、乱占等问题进行监管,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
(四)大力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印发《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的通知》(亳政办〔2023〕7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年度招引项目117个,总投资333.5亿元。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营收同比增长24.3%,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年产值增长30.5%;亳州大数据(软件)产业园年度营业收入3.15亿元,入选省级大数据产业园;累计获批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7个,建成数字农业工厂51家、数字农业场景99个,“徽牛云”产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全省推广;电商高速发展,全市花茶农产品等网络零售额达155.4亿元,同比增长37%。
(五)全面提高党建质量,党建业务融合互促。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把党建工作纳入全局工作整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组会议研究党建工作7次,主要负责人调度党建工作情况4次。二是强化理论武装。制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3年学习计划》,切实抓好“第一制度”贯彻落实,组织集中学习44次、现场教育2次、交流研讨9次。三是强化机关党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亳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议事决策规则》,加强日常工作指导监督,强化机关党支部建设。四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体责任,贯彻落实“一岗双责”,开展廉政教育18次,观看警示教育片12部,开展主体责任谈话40人次。五是强化意识形态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主要负责人调度25次,开展安全巡检22次。六是抓好问题整改。认真落实整改责任,针对审计反馈的11个问题,制订39条整改措施,研究调度4次,问题整改已取得阶段性进展;针对巡察反馈的28个问题,制定106条整改措施,整改完成18个,其余正在整改。七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将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举办为期7天的读书班,组织集中学习11次、交流研讨5次、主题党日活动3次,深入基层调研4次,形成调研报告2篇,查摆并整改问题3个。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我局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抓数据要素和应用场景两个重点,聚力“强基础、重应用、育产业”三个关键,围绕夯实新型基建、建设数字政府、构建数字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四大板块,统筹推进设施新型化、政务数字化、治理精细化、服务高效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亳州建设,助力实施“六一战略”、建设现代化美好亳州。
(一)党建引领,持续凝聚奋进力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贯彻落实“作风再转变、质效再提升”专项行动八条举措,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凝聚党员干部力量,带着情怀干、带着目标干、带着责任干、带着境界干,为数字亳州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二)固本强基,持续夯实数字基础支撑。不断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布局,统筹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等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底座支撑。深入推进城市光纤到户和农村光纤到村工程,加快5G网络建设,新建5G基站1000个,实现重点自然村5G网络全覆盖,探索5G应用场景2个以上。完成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亳州市级节点暨数据工程建设,建成云管、用管、数管子节点,实现虚拟机纳管率100%。强化“城市大脑”建设,拓展应用场景3个以上。持续开展视频数据平台运维整治工作,有效在线率保持在99%以上。
(三)应用为要,持续激发数据要素价值。聚焦“推动三大转变、实施四大工程”,持续推进数据汇集共享,累计归集政务数据2600类以上,社会数据1050类以上,经济数据1050类以上,探索数据惠民工程2个以上、“数据要素×”场景3个以上。充分发挥首席数据官作用,加快国家数据直达基层试点建设,持续申请国家数据接口、省级接口。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服务体系和“数商”生态体系,构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机制,谋划2个以上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场景。
(四)数字赋能,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完善安徽政务服务网亳州分厅建设,持续提升“皖事通”“皖企通”“皖政通”三端能力,网上办事年度申办量在200万件以上,市县乡村四级99.6%以上的事项实现“最多上一次网”。持续深化“一键申报”“免申即享”等创新做法,建设“无证明城市”,新增3个以上“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强市政务服务中心精细化管理,开展营商环境政务服务领域问题整治专项行动,推进政务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开展“换位体验走流程,优化整改提质效”活动,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亲切服务规范等制度,深化“一制度两窗口”建设,完善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发放调查问卷不少于5000份,年度回访企业不少于10000家,差评及时处置率100%、整改率100%。
(五)需求牵引,持续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重点领域,着力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更多数字化发展新成果。加快建设华佗智慧互联网医院,推进电子健康卡(码)应用,实现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一码通行”。加快建设高塔视频监控,提升秸秆禁烧智能化水平。建设居民服务“一卡通”管理服务平台,探索推进居民服务“一卡通”。加快实施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智能化提升工程,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智能化水平。
(六)深化融合,持续培育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围绕“4+6”产业发展,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双招双引”,年度新增“双招双引”项目50个、总投资80亿元以上,力争年产值40亿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产业,推进亳州大数据(软件)产业园运营,新引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8家以上,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新培育省级大数据企业3家以上。大力推进中药、白酒、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积极发展跨境电商、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