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2025-07-23 16:38
信息来源:亳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亳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现将市数据资源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市数据资源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数字中国、数字安徽战略部署,全面深化数字亳州建设,强基础、重应用、育产业,各项重点任务取得新进展。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案例获2025数字城市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三办”服务、“安居置业一件事”等4项改革获全省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案例;“徽牛云”牛只个体生命体征数据集、同德人力资源数据集入围省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基地名单;在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推广应用案例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1个;荣获2023—2024年度亳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称号;负责的省对市高质量发展考核3项指标中,“政务服务满意率”“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率”位居全省第一名,“宽带用户下载速率”位居全省第三名。
(一)强化顶层设计,一体推进数字亳州建设。一是推动“十四五”规划任务落实。对照《“数字亳州”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5年)》,全面梳理21项主要指标、59个重点项目、39项重点任务进展成效,确保“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印发《2025年数字亳州建设工作要点》,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数字经济量质齐升、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等,谋划重点任务40项,推动数字亳州各项建设任务落地实施。二是高标准谋划“十五五”规划。高标准谋划数字亳州建设“十五五”规划,参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初步构建“2521”数字亳州建设整体框架,聚焦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深度融合,谋划提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实施项目和重要行业场景,保障“十五五”数字亳州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三是推进信息化项目集约建设。强化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管理,完善《项目审核技术指南》,深化市县项目审核,推进系统集约建设和数据汇集共享,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今年以来,共审核信息化项目49个,总预算1.48亿元,核减1631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1%。
(二)坚持统筹集约,优化布局数字基建体系。建设完善以新一代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算力为核心、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一是完善网络设施。全面推进“信号升格”暨“双千兆提升”专项行动,升级政务中心、医院、学校等12类600个重点场所网络质量,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建设。新建5G基站620个,累计建设5G基站10593个,升级改造5G-A基站137个,实现行政村及以上区域及重点自然村5G网络全覆盖。推进电信业务总量持续提升,1-5月全市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7.62亿元,增速7.8%。加强政务外网安全管理,清理163个长期未用VPN账号。二是布局算力设施。加快培育智能计算,加快亳州市(涡阳)智算产业生态港建设,一期算力规模将达500P,形成辐射皖北、服务长三角的智算生态高地。市政务云平台通用算力规模约1.85P、智能算力规模约7.4P,支撑全市59家单位792个政务信息系统运行。三是优化数据设施。不断优化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亳州市级节点建设,健全全市统一的数据资源中枢和能力底座。其中,云管子平台实现虚拟机纳管率100%;数管子平台完成127个政务系统数据架构梳理、116个系统数据架构入湖工作;用管子平台累计完成83类组件资源上架,支撑16个应用在一体化平台开发上线。四是强化数字底座支撑能力。持续发挥“城市大脑”共性支撑能力,推进政务系统集约建设,新拓展智慧路灯、节能降碳应用场景2个,累计建设应用场景57个。五是建设“空天地”一体化感知体系。开发视频融合应用平台,统筹高点监控、低点监控、无人机、高分遥感影像四大类视频资源,建设防汛调度、智慧巡河、农田巡查、秸秆禁烧、无人机“一网统飞”等应用场景,实现各类视频资源应用价值充分挖掘,有力支撑城市数字化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三)推进市场化改革,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一是推进数据资源全量归集。累计汇集76家单位4761类138.73亿条数据,日均数据调用量突破130万次;开展2025视频数据平台管理应用提升年行动,累计排查摄像机28720路,完成115个视频监控点位补盲建设,推动364路疑难点位摄像机修复上线,解决问题2485个,监控有效在线率保持在99%以上。二是推动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出台《亳州市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方案》《亳州市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价格形成机制(试行)》,率先完成全省首批医疗健康领域公共数据资源登记,正式取得“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系统”追溯码信息等41类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确认单,总量居全省前列。开发公共数据产品23个,累计交易金额200多万元。三是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制定《安徽省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2025年度亳州市重点任务清单》,线上在省数据交易所平台上线中医药数据专区,线下设立省数据交易所亳州市工作站,为全省首批设立的五个工作站之一。完成肉牛个体标识数据、中药材价格数据等5类数据资产入表。“徽牛云”公司肉牛数据获九江银行质押贷款100万元,为全省畜牧业数据产权质押融资首单。建设中医药、肉牛养殖、公共安全视频数据等多个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并发布白皮书。其中,牛只个体生命体征数据集、同德人力资源数据集分别入围农业农村、人力资源行业领域的安徽省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基地名单(第一批)。成立亳州数据要素创新发展联盟和数字普惠金融研究院,搭建数据要素产学研合作、资源供需对接平台。
(四)聚焦“严、实、细”,推进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一是优化网上办事平台。完善安徽政务服务网亳州分厅,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安徽政务服务网亳州分厅共办理群众申请43.14万件,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办理时间减少91.51%,平均办理材料压缩至2.84个,平均跑动次数为0.0069次/件。二是推广“三端”服务应用。持续推广“皖事通”“皖企通”“皖政通”应用,规范接入市县级服务应用,推进各类便民、利企、政务应用统一入口、统一管理、统一运行。今年以来,“皖事通”新上线筑链通、监所便民服务平台2个服务应用,新增应用服务访问量1287.03万次;“皖企通”新上线企业年报、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8个服务应用,累计上线服务63个;“皖政通”亳州分厅新上线视频融合应用平台、亳州政民互动等10个服务应用,总活跃用户达21.1万人次。三是创新政务服务。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一键申报”、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无证明城市”建设等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工作,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今年以来,新实施上线出口退税、就医费用报销、社会保险参保等20个“一件事”,通过“一件事”方式办理企业群众申请1.9万件;通过“一键申报”方式办理企业群众申请9863件;新上线“免申即享”政策141项、发放各类奖补资金921.3万元、惠及企业44家;已梳理出27家单位133个证明事项清单,正在推进“无证明城市”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四是强化大厅精细管理。深入推进综窗改革,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3类“主题类”综窗、6类“行业类”综窗以及政务服务兜底窗口,完成10家单位485个政务服务事项综合窗口整合工作。完善市县两级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上线全省“自助办”事项1294个;加强与亳州药都银行、三县农商行、亳州邮储银行“政银合作”,在全市167个银行网点、194台智能柜员机上线47个高频业务事项,覆盖全市9个街道84个乡镇。今年以来,通过银行自助终端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28.02万次。五是作风建设持续向好。开展2025“政务服务业务能力和作风建设提升年”主题活动,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作风建设,切实提升政务服务人员业务能力、服务能力。持续开展周末服务、延时服务、政务服务满意度回访等。今年以来,周末服务共办理事项3203件,受理咨询690件;提供延时服务123次,收到锦旗或感谢信13次;全市政务服务“好差评”共计评价147870次,差评及时处置率100%、整改率100%;“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涉企服务窗口解决企业群众反馈问题4件。推进逐级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用,加快提升技术、业务、数据全方位融合和“一件事”场景创新应用能力,全面打造一支业务精通、服务高效的政务服务队伍。
(五)培育“链主+集群”,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强化产业引育。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1-5月份,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37.5亿元、同比增长12.3%。制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招商指南》,明确六大招引领域、四大目标区域、七大对接平台,梳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中下游80类细分领域全产业链情况,绘制产业图谱,为产业招商提供指引。推动投资5亿元的智能电器生产、投资2亿元的液晶显示模组生产等项目相继签约落地。今年以来,通过省“双招双引”平台上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数量62个、总投资金额202.8亿元。强化服务保障。强化服务支撑保障,走访刀锋网络、途游天下、新盟信息等40余家企业,协调解决企业证件办理、政策申报等相关问题。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供销对接会,组织20余家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参加,推动企业合作交流、共同发展。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培育,涌现出讯飞九智、易天科技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场景创新企业,易天科技“抖集”接入大模型,为2000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青囊科技利用大模型训练分析中药药效、药性,分析周期由15天缩短至3天;柒辰科技为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专业数据标注服务。亳州信产公司申报的亳州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2025年安徽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数据资源局将继续锚定全年发展目标,干字当头、实字托底,着力抓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政务服务提升、数据资源管理、数字经济发展等工作,保障全年工作高质量开展,确保数字亳州“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十五五”规划顺利开局,推动数字亳州建设取得新实效。
(一)持续发力,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推进“信号升格”暨“双千兆提升”行动,实现“双千兆”网络高质量全域覆盖。加快5G网络建设,新增10G PON端口1万个,持续推进5G网络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积极探索5G在工业制造、农业种植、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场景应用。围绕电信业务总量重点指标,持续激发用户流量使用,拓展宽带用户,加快宽带提速。推进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亳州市级节点运营,为全市各部门的政务信息系统开发上线提供有力支撑。强化市政务云平台管理,强化“城市大脑”基础支撑,完善全市统一“视联网”,积极探索“空天地”立体化视频融合应用场景,赋能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等。
(二)先行先试,持续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持续推进政务、社会、经济数据汇集,强化数据资源更新管控和质量治理。深入落实“数据要素×”行动,深化数据赋能产业发展,谋划便民利企、多跨协同的数据应用场景。高质量开展数据要素试验区建设任务,大力推进数据产权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深化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市产业特点的数据价值释放路径。
(三)深化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升级。不断提升安徽政务服务网亳州分厅支撑能力,推广应用“皖事通”“皖企通”“皖政通”。深入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快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一件事”、“码”上赋能“一类事”试点事项落地,加快推进公民信息变更、存量房转移登记、购房落户3个自主创新“一件事”上线运行,年度完成30个“一件事”。持续深化“一键申报”“免申即享”等政务服务改革,加快建成“无证明城市”服务平台,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到2025年底,全面建成“无证明城市”服务平台,上线不少于100个证明开具事项,推进5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键申报”“材料免提交”。深入推进综合窗口改革,实现政务大厅“只进一门、只找一人”。
(四)创新发展,推动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培育本地电子信息制造类重点企业,协调对接合肥、芜湖以及长三角先发城市产业协会、龙头企业,打造新型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相关配套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动漫游戏产业生态,培育刀锋网络科技为链主,挖掘培育灰狐网络等本地潜力企业,积极承建云游戏算力服务基地,努力形成产业生态;大力培育算力产业生态,推动涡阳算力港项目建成运营,积极招引算力上下游企业入驻算力港。推进锐达信息、易天科技、梦蝶科技等信息技术企业服务本地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无人机“一网统飞”服务市场化运营,鼓励企业创新挖掘大模型商业化场景。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双招双引”,以电子信息制造和汽车电子制造为主导,重点招引配套企业;依托智算产业生态港项目,精准吸引高算力需求AI企业落地。积极培育省级大数据企业,加强大数据产业园招商运营,持续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动能。